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宜兰国际未能化艺术节五--看宜兰的民间剧团的演出

2009年9月3日到9月7日

演出任务结束之后,芗剧团的大多数团员班师回台北继续游玩,我和小姗则继续留在宜兰观赏其他的宜兰当地剧团队的演出,一来全面的了解歌仔戏在台湾的发展概况,二来加此机会参加台湾戏剧馆特地为我举办的“台新戏曲文化座谈会”,通过讲解互相的交换民间团体在筹办演出过程中的成就感以及面对的问题和困扰。

宜兰“台湾戏剧馆”属下的歌仔戏传习班学员于7月份来新加坡演出,因此与我会芗剧团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交流,8月我团到宜兰演出,承蒙郑英珠小姐的器重,邀我在座谈会上谈谈新加坡的福建剧团和芗剧团的发展过程,宜兰县文化局局长吕春山还是坐上嘉宾呢!同样是民间团体的我们,面对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也大胆的把成立的过程、如何处理角色的分配、演员的动向,大约的和他们分享了一下,也借此机会向局长提出多多的赞助传习班的演出经费问题。这个座谈会中,传习班的学员很希望我示范水袖的动作,于是我把秘诀告诉他们,其实要身段柔软,只要上舞蹈课程,通过舞蹈的训练方式,可以让自己的身段更加的完美和自然,简单的告诉他们收袖的方法和要诀,然后把我在“血染金銮殿”中第四场后半段的唱词和动作示范一次,并建议可以把整个的动作当成一个组合来练习(县剧团的团员也可以如此的练习哦!)。短短两个小时的座谈,言意未尽,还想在继续讨论,可惜的是时间却到了--得结束了,好舍不得!

演出的团体包括了:汉阳北管戏剧团演出剧目“斩黄袍”、庄山新凉乐乐团呈现的本地歌仔戏“吕蒙正”‘供兴民俗乐团呈现的北管戏“麒麟山”、建龙歌剧团呈现的歌子戏“石庆堂反关”、复兴歌剧团呈现的歌仔戏“梁武帝昄佛”、当地的老字号宜兰英歌剧团呈现的“孙膑出世”。

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当地剧团在演艺厅的演出,遗憾的只能说:他们的表演方式与外台戏基本没有两样,从剧本、道白到唱词,基本上都没有经过特意的修饰和整理,擅场演活戏的他们不善于利用演艺厅内设备齐全的的舞台设备,是美中不足的一点;歌仔歌仔,就是说应该唱很多的歌曲,但是看了几晚的演出之后,之前我还以为只有明华园剧团的演出歌曲少得很,没想到宜兰的剧团也和明华园剧团--歌很少,让我感到很纳闷;还有演员在台上演出,忽然有个现代人出现,或拿道具或搬动椅子,我简直吓呆了,怎么会如此?演到情深处,正有戏味时,却被三两下的道白就轻轻的带过了,又是一阵的莫名感觉!!!奇怪耶!尽管歌少、表演也一般,再看看周遭的观众,一个个看得津津有味,进入戏梦中,这倒令我百思不解!

上述剧团的演员,基本上年过半百,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为表演艺术贡献一份的力量,是我深感敬佩和赞赏的,也期待在老艺人的努力下能栽培出一个个年轻的艺人,为传承台湾歌仔戏撒下幼苗,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