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星期四

第11届中国戏剧节的压轴大戏“响九霄”明晚上演

“国宝”裴艳玲将在台上即兴即唱 摘自厦门晚报2009年12月12日 作为第11届中国戏剧节的压轴大戏将由两度“梅花奖”得主,享有“国宝”之称美誉的艺术大家裴艳玲领衔主演的京剧“响九霄”将在人民会堂上演。 裴艳玲在梨园行被称为“燕赵奇葩”“活林冲”“活钟馗”“活武松”等。据了解,年过六十的她此番首次以女装扮演仙女“清水花”,这必定让早已习惯她男装扮相的观众惊讶不已。 裴艳玲介绍说:戏曲界近十年不断的创新,现代戏越来越多,这次带来的“响九霄”也有突破“以往的念白一板一眼,易懂缺缺少艺术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生活中的东西艺术化,使其原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 “响九霄”也是裴艳玲第一次在舞台上演现代戏,她说:要花力气,花功夫把戏做好,让观众看了有价值。 “哭坟”一段是“响九霄”的高潮部分,也是裴艳玲最引为傲的,全段不用伴奏,全由她在台上即兴演唱。从首次演出至今,每次演出唱的都不一样,“我给自己规定不能重复,一定要根据情绪所至即兴发挥,感情到哪就发挥到哪?”。据她介绍目前戏曲界还没有人敢这样唱,因为没有胡琴伴奏,既不能跑调,还得完成此时此刻的感情,难度非常大。 小莞面对面访问裴艳玲说:再创新也不能淹末了“角儿” 20多年前在法国的时候,裴艳玲偶然在一面挂满照片中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幅照片,照片中的人物踩着跷,我一眼看过去,感觉怎么这么像中国人呢?一看说明,还真是中国人,名叫田际云,艺名响九霄。于是就委托翻译查这个人的资料,结果然我非常的震惊。我已全面的了解,他比我还全面!因为他能踩跷,我不能。从哪个时候开始裴艳玲关注响九霄。 记者:你已经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北文联主席,为什么年过六旬还变法创新推出新戏“响九霄”,不担心创新失败吗? 裴艳玲:在这个年龄,这个地位,肯定很多人担心创新失败。我推新戏,不是为了名利。这些年里,我心里一直压着一个问题“京戏应该怎么创新?”我推“响九霄”就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记者:这次戏剧节上演出的台湾京剧“金锁记”也是一部创新戏,您是如何评价的?裴艳玲:“金锁记”我是在北京看的,这部戏说老实话我不太喜欢。戏中一些新的手法运用相当不错而且舞美很精炼,主演魏海玲很尽力,从年轻一直演到老年,传统功力也非常好。但是我看了心里也不舒服,这么好的演员为什么给淹没掉了?这个戏像很精致的一片沙漠,不知道应该看哪个,演员在里边像个小颗粒似的。京剧的主演应该是在金字塔顶的,观众买票往往是来看“角儿”的,看魏海玲在台上的亮点是几度,够不够亮,可那天晚上我的司机还有几个身边的几个人大部份在睡觉。“金锁记”只是充分的展示了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忽视了演员。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运用一些创新手段或许是吸引他们走入剧场的好方法。裴艳玲:创新不能降低我们专业戏曲演员的质量,不然就快成了电影演员了。现在的戏很多投资几百万,弄了半天却曹操不像曹操,女人不像女人,话剧不像话剧,京剧不像京剧,不知道在吃什么大餐,中餐,西餐,炸酱面还是比萨饼。记者:戏剧节点评会上,有评委说因为太爱戏剧,所以不敢看电影版“梅兰芳”,您看了吗?裴艳玲:这部电影,我不太了解,但是我觉得拍这个题材的电影还为时过早。梅兰芳不是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好的,最好不要说,而且编造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也没有意思。文化人那么多,干吗非得糟践他呢。

播放剧目:川剧“死水微澜”片段,由于相机素质关系,所以画面不是很清晰!

京剧:“响九霄”片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