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我看新创作歌仔戏“蝴蝶之恋” 新加坡林妹妹

“蝴蝶之恋”能够作为第11届中国戏剧节汇演的重点节目之一,是有其原因的:编剧曾学文、作曲江松明和朱伟捷、舞美设计黄永碤、灯光设计林宏恩。这个五个都是一级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拥有许多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实践,夹着这五大一级名师于一身的重点制作剧目之一,再加上外聘的名导演韩剑英的精心设计和执导,配合厦门歌仔戏剧团以及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联合演出的浩大声势,戏未演就已经轰动了。其实这出戏已经酝酿了一段好长的时间,几经磨练、展演,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舞台艺术和剧情的完美性和文学性,该团特邀请专家、学者专程观赏并提出精辟独特的见解,再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几度对剧本进行修改和演出,如今展示在舞台上的演出水准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意境!值得可喜可贺!
下图:在闭幕典礼上“蝴蝶之恋”获得音乐设计奖(右一:曾学文,右六黄永碤)

说的是20年代发生在戏班里一个花旦云中青(庄海蓉饰演)和一个小生雨秋霖(唐美云饰演)的爱情故事,戏台上他们演的是一对才子佳人,戏台下却是一对情侣。为了让心爱的姑娘能过着幸福美好的日子,雨秋霖只身回台湾经营生意,准备赚了钱,回到厦门风风光光的迎娶心爱的人,离别之日他们依依不舍,彼此约定:海枯石烂,此情此爱永远不变。回台湾后雨秋霖经营生意买卖赚了钱,买了结婚礼服,万分喜悦的正要从台湾基隆港启程到厦门时,突然而来局势的急速转变,船开不了,无情的风雨活生生的把一对恋人给分开了,痴情的他们每天都在海的一方,互相的瞭望、等待,在茫茫大海的一角思念着对方,焦急的不断询问船什么时候可以通航?可这一等船开航啊就等了近40年啊!岁月不留人,再次重逢时他们已经是白发斑斑的老年人了。。。 个人感觉“蝴蝶之恋” 故事内容说的是40年代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戏剧的主线冲突和矛盾比较的脆弱,难以引起共鸣,因而整出戏就无法感动人!比如:他们人各一方之时,云中青守身如玉,对在身边一直照顾着她的戏迷阿宗,自始至终都把他当成是一种的兄妹之情的关系,这点是非常的牵强的。从人性的思想感情角度上来说,已经隔离了40年了,与爱人见面的日子遥遥无期,而对着身边照顾她近40年的戏迷阿宗,就算是云中青对他没有爱情也应该有感激之情啊!以身相许应该是最合理的逻辑发展,这会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戏剧发展的矛盾性、冲突性和复杂性;而雨秋霖在台湾近40年的漫长岁月里,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非云中青不娶,不知拒绝了多少少女的追求,这点并不符合实际的生活规律!因此,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显得非常的脆弱,似乎难以说服人,也显得非常的勉强。
在此剧中大量的采用了灯光和多媒体的画面,让戏更接近实际的生活,有现代感,比如:云中青和雨秋霖在两岸海的一端彼此的等待和企盼时,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具有电影效果的海景,制造了一个凄凉又凄美的画面,更妙的是导演在整个戏中采用了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体,通过戏中戏的表演交叉手法来加强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维,不过这个画面感觉用得太多了,也因此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失去了渲染主要人物细腻的表演和个性,更加的影响了观众看戏和追戏的视觉效果,因为看戏中戏就错过了重点戏的演出,而要两者中作一比较似乎前者比后者更精彩,没有任何道白的戏的确不容易表演,可两位戏中戏演员梁山伯(黄娟娟)和祝英台(苏燕蓉饰演)从头到尾没有间断的精彩肢体语言的情绪表演就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好比我就是一直专著的在看着戏中戏的演员如何通过无言的肢体与前面人物紧密的配合达到导演要体现的戏剧艺术效果。因此,我觉得这个部分这就是一个败笔了。 纵观整个戏的表演,两地演员的表演功力和唱腔都是一流的,乐队、灯光和舞美的配合更不在话下,只能说:一极捧。我这还是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海峡两岸合演的歌仔戏。个人感觉台湾歌仔戏独有的表演特色在“蝴蝶之恋”这出戏里,因为受到大陆特定的剧本和舞台表演艺术架构的限制,完全失去了属于歌仔戏随性表演风格的特色,个人(特别是小咪的表演更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的魅力无法淋漓尽致的发挥,达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和沟通,也失去了舞台的喜剧效果,可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在这之前曾经看了许多北方的剧种,对他们对豪迈、粗狂的唱腔另眼相看,也了解到为什么观众老是爱在演员唱到最精彩的时刻,突然而来的就鼓起掌来。原来北方演员的唱腔,真是好的不知该如何形容啊!演员的唱腔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激动时而委婉,高音、低音以及转音,不止衔接得非常的自然,连韵味也被演员悦耳的嗓音唱得娓娓动听,好似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的意境!再加上剧本赋予人物形象和情感,功力浑厚的演员唱来真的是让您打从心里情不自禁自动的鼓起掌来耶! 再看看南方戏在唱腔上的特色,它属于比较柔婉、优美。自然就无法与北方的剧种相提并论了,像我看过的“下南洋”、“唐婉”、“别妻书”和“蝴蝶之恋”,就有这样明显的感觉,在剧情和矛盾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用来体现人物内在的激动和悲愤时,唱腔在这个时候竟然无法发挥它特殊的功能。因此,多以音乐或者灯光变化或者布景的转变来取代。不尽然都对啦!只是一个感觉而已,这也算是我此行前往看戏的一个大的收获吧! 对喜爱看戏和演戏的我而言,整个的演出都让我耳目一新,果然没有白跑一趟,我吸收了许多丰富的表演艺术经验,这对日后我从事表演艺术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的。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借着每两年一届“中国戏剧节”的演出,专程到哪儿取经和学习。朋友们!如果您们有兴趣,欢迎加入我的行列哦!下一届也就是2012年,将在重庆举行“第12届中国戏剧节”,我等着您来报名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